学术论著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管理 >> 学术论著 >> 正文

任现品《论中国传统性别差等结构的隐固性》评介

发布日期:2022-09-15    作者:     来源:     点击:

《论中国传统性别差等结构的隐固性》是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任现品教授刊发在《文史哲》的学术论文,也是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文章指出中国传统性别差等不是男性单向压制女性的二元对立,而是家族一元体内两性相依互动的男尊女卑,已构成一个家族、男性、女性三元交错的复杂结构,具有超强的隐固性。

这种隐固性是多重因素叠加强化的结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究其根源如下:首先,父系家族所有制是其经济基础。一元格局下两性相依互动的男尊女卑并非古人的奇思妙想,而是在特定自然条件制约下社会历史不断演进选择的结果,其深厚的经济根基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独特经济所有制形式——父系家族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可以说是公、私一体化的所有制,一方面使财产归整个家族所有,男女两性共同从属于整个家族,都没有个人私有财产,也没有个体独立性,另一方面,男性家长对家族财产支配权的掌握,又构成男性对女性的控制优势,使女性在从属于家族的基础上又依从于相关宗亲男性,处于“第二性”位置。

其次,家国同构的政治组织为其提供了强固的政治基础。家国同构的政治组织从内在机制上把家族伦理秩序和国家政治组织勾连凝结为一体,使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被纳入政治组织系统而更趋稳固,它不再只是伦理规范,更是政治组织原则,性别差等结构也就更为刚硬、完备而难以动摇;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化的政治组织非但没有触动家族内部的两性尊卑差等,反而将其扩延到政治生活领域,为其提供了牢固有力的政治保障。

再次,儒家意识形态将其内化为个人需要。伦理与政治一体化的儒家意识形态,则从内在结构上把家族伦理秩序、国家政治组织和个人品德修养关联起来,男尊女卑的差等结构不仅是家族、政治的组织原则,而且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们非但无法获得质疑其合理性的支点,还要通过主动的修身养性将其落实为日常言行和内化为个人意愿,从而将维护性别差等结构设置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价值目标,彻底过滤掉了个人所可能产生的质疑与反思念头。

再次,一体化的社会整合模式将其作为社会黏合剂。儒家意识形态与社会组织一体化的整合模式得以在社会组织上把家与国贯通起来,在内在观念上把血缘的自然情感、社会的伦理情感、国家的政治意识联结为一体,从而将政治化的礼教纲常、伦理化的政治结构、宗法化的行为方式全部带入到社会组织原则及对百姓的治理之中,使男女尊卑的差等结构贯彻家庭、国家及社会的各层面而令人无从发觉,从而在形成稳定的社会板结式结构的同时,将性别差等镶嵌在其中而无法被撼动。这完全不同于意识形态与社会组织二分化的西方社会。

最后,传统哲学的天地——阴阳——男女的本体论系统,更是把这种性别差等贯彻到社会组织的各个层次和宇宙自然的各个领域。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人事秩序与自然秩序一体化的把握方式,还把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定位寓于天地、乾坤、贵贱等本体论的哲学思想中,形成天地——阴阳——男女系统论,从而使社会现实中男尊女卑的性别差等达到了哲学本体化的高度,更加难以被质疑、撼动。

总之,正是经济所有制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社会组织、哲学观念等各级因素的逐层包裹、叠加与固化,才使得中国性别差等成为一个集贯通性(从天地万物到个人的一举一动)、隐蔽性(家、国、意识形态对男尊女卑内核的多重包裹)、灵动性(家、国利益赋予女性对男性的监督权)于一体的差等结构系统,不仅最大程度地消弭、化解了两性之间的直接对抗,还把有可能拆解自身结构的对抗因素,如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都顺利地将它们转化为强固自身结构的粘合剂,并最终落实在个人的言行上,即将维护性别差等结构设置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价值目标,从而将有可能质疑、反思性别差等结构的所有因素全部排斥在人们的意识领域之外。

引用本文:任现品.论中国传统性别差等结构的隐固性[J].文史哲,2020(02):128-13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