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和变化》一文发表在语言学核心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年的第5期上。文章的主要议题是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结构“A了”和“变A”(比如“红了”、“变红”)的事件特征及相应的语义解释。
在传统的词汇体研究中,形容词一般被简单地归为不具有变化义的静态谓词,比如“这朵花很红”,形容词“红”是对“这朵花”的性质的陈述,即“这朵花”具有“红”的属性。但是,研究中也发现有一些形容词如果出现在特定的语法结构中,是可以表达动态的变化义的。比如“这朵花红了”“这朵花变红了”都表达“这朵花”经历了从“不红”到“红”的状态的变化。
进一步地,本文发现现代汉语的形容词在能否表达动态变化义、以及表达动态变化义时的具体语义表现上,是有不同的情况的。比如“这朵花红了”不能说“*这朵花正在红”;但可以说“这朵花正在逐渐地变红”,而且如果这句话为真,那么逻辑上并不能蕴涵“这朵花变红了”也为真。相对的,可以说“水位正在逐渐地变高”,并且如果这句话为真,那么在逻辑上一定蕴涵“水位变高了”也为真。这些复杂的表现,一言以蔽之,即动态形容词结构在事件特征上存在差异性。那么动态形容词结构在事件特征上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又该如何加以科学的解释呢?这是本文所讨论的核心问题。
动态形容词结构的核心是形容词,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对形容词的程度语义分析有很大进展。程度语义学将形容词分析为从个体到某个量级上的程度的二元关系(Hay et al. 1999;Kennedy & McNally 2005;Kennedy & Levin 2008;王媛、罗琼鹏2017)。根据量级结构的特点,形容词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借鉴当前形容词程度语义的前沿分析,来解释动态形容词结构在事件特征上的各种表现,这对于建立起“程度”和“事件”这两个重要的语义范畴之间的联系是很有理论意义的。
同时,本文也将汉语动态形容词结构的语义表达跟英语的形变动词(即由形容词派生得到的动词,如widen、darken等)的语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刻画形容词的程度语义对事件特征影响的普遍价值的同时,也讨论了不同语言之间的个性特点。比如英语的形变动词具有自变和使变两种意义,并且都有持续性特征,其内部差别在于终结性的有无,而这直接取决于形容词量级结构的特点。而汉语的基本事实不同,汉语的“A了”和“变A”结构只表示自变义,使变义由“VA”动结式表示;并且“A了”结构都不具有持续性,“变A”结构有的有持续性,有的没有。这些与英语不同的语言事实表现出汉语形容词动态义表达的复杂性。
通过对《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中收录的295个单音节性质形容词(按义项分)的动态义表达的细致分析,我们提出以下看法:(1)动态形容词结构所表达的动态变化义源于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上的程度比较;(2)动态形容词结构在事件性特征上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形容词所指称的量级结构在封闭性或开放性上的特点;但同时也受到具体结构特点的制约,比如“A了”和“变A”不同的句法结构、“A了”结构中“了”的语义解读、“A了”结构的否定表达方式的选择、以及“越来越”这类修饰性成分的语义影响等。
总之,形容词量级结构的性质对动态形容词结构的事件性特征的影响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在不同的语言中也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对形容词和动词的跨范畴语义平行性的分析是语言学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领域,这也是本文的研究价值所在。
引用本文:王媛.程度和变化——现代汉语动态形容词结构的事件语义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05):96-107.